首页> 慕联社区> 知识魔灯> 小年日要祭灶神 你了解这个习俗吗

小年日要祭灶神 你了解这个习俗吗

知识魔灯 慕联教育 浏览量(1298)

【慕联导读】

“送灶”是小年的重要活动。就是要送走灶王爷。灶王爷在人间为一家人辛辛苦苦照看了一年的日常,到了年终的时候需要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禀告这一家人整年的善行或恶行。



北方地区的年味往往是过了腊月二十三才渐渐浓起来。腊月二十三,又叫过小年,这一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送灶王爷回宫。在一些保留着传统信仰的农村地区,灶王爷身边的对联上都会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说的正是这一天要做的任务——送灶。

 

 图片2.png

顾名思义,“送灶”就是要送走灶王爷。灶王爷在人间为一家人辛辛苦苦照看了一年的日常,到了年终的时候需要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禀告这一家人整年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再根据灶王爷的禀告,对其进行综合对比,然后拟定这一家人下一年的吉凶祸福的运程。所以灶王爷回宫所言之事对一家人来说有着重大的厉害关系。人们都希望这位当家之主能在天上多多为自己和家人美言几句,因此民间也就流传着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来供奉灶神。因为这种糖瓜非常有粘性,百姓们希望能把灶王爷的嘴粘住,回宫禀告时只能说出好听的话,坏事则一概不提,以此换来下一年的好运程。著名文学家写过一篇《送灶日漫笔》,其中提到:“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这里提到的“胶牙饧”就是“糖瓜”,各地名称不同而已。

 

灶王爷的职位并不高,主要职务是负责一家灶台上的事情。中国人向来以吃为大,先解决了灶台上的事情,即先祭拜了灶王爷,然后才会去拜求其他神仙赐福消灾。在很多地区的版画中,在灶王爷身边有时候也会出现“灶王奶奶”的形象,这大概是民间自发以人间夫妇为参照对象而创造并传播所形成的,大抵与土地公、土地奶奶的夫妻神祗的形象相一致。同时,版画下面会印刷着当年的黄历,一年十二个月各个月份的大小月、二十四节气、是否有闰月等等和百姓农耕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都会在灶王爷的版画上体现出来。灶王爷掌握的这些职权都是和与百姓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内容,所以才有了“一家之主”的称号。

图片3.png 

史料记载中的“祭灶”

 

祭灶这一民俗活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在最开始的时候祭灶的日子并不是在小年日。

 

郑玄注《礼记·记法》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这说明至少到汉代,灶神已经具有侦查人民的过错并进行报告的职能。同时也暗示出,当时人们祭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民间活动。

 

《晋书》卷十九《礼志上》中记载载,祀灶这一活动最终被确定为国家仪轨最早是确定于汉朝,汉武帝“以李少君故,始祀灶”,并规定“立夏祀灶”。而在更早的《史记·孝武本纪》曾记载载:“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文中是说,李少君曾经把祠灶与辟谷都当做是长生不老的成仙方术进献给了皇帝。

 

晋司马彪撰《后汉书·礼仪志中》中写有:“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郊。其礼:祠特,祭灶。”班固在《白虎通义》卷二《五祀》解释说,夏天属火,是生养万物的时节。而灶神则是主掌火的神仙,人们在夏天祭灶神是希望能得到神仙的保佑而得到身体和运气上的长养。

 

图片4.png 

 

后来祭灶活动被安排在腊月,这还要归功于《搜神记》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其原文写道:“汉宣帝时,南阳阴子方者,性至孝,积恩好施,喜祀灶。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子方尝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世,而遂繁昌。家凡四侯,牧守数十。故后子孙尝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故事是说,汉宣帝时有一人叫阴子方,因他做人孝顺、仁恩,腊月小年这一天早晨做饭的时候看见灶神显形,于是把家中黄羊杀了用来祭祀。从此后,阴子方交了好运,身家巨富,并且恩荫三代之后。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此流传下来,腊月祭灶的习俗也开始逐渐形成。

 

鲁迅还写过一首小诗《庚子送灶即事》:“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诗中提到了封灶神口的“胶牙糖”,还有“黄羊”都是和祭灶有关的风俗。“黄羊”一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成为了祭灶的代称。

 

从腊月二十三小年,一直到除夕,这几天都是灶神回宫的日子。除夕当天,则要重新请灶神下降,百姓都会先贴上灶王爷的神像然后再开始准备除夕的年夜饭。诸位神仙在人间过完年后,各自返归仙班值守,只有灶王爷依旧留在人家中,保护这一家人一年四季的日常。百姓们,又将要开始新一年的轮回了。

 

(来源:改编自互联网 编辑:芈琦)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