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亚历山大·蒲柏
【慕联导读】
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 ― Alexander Pope, An Essay on Criticism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宽恕他人, 神明自得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他为牛顿写了最著名的墓志铭:“自然与自然的法则在黑暗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于是一切都被照亮。”
他是第一个引起欧洲文学界兴趣的诗人,他就是英国十八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亚历山大·蒲柏。
他是个诗人,他也是个文学批判家。
他的诗歌韵律特别的工整,文学批判也较为客观。
喜欢的人说他的诗是英雄双韵体,说他的文学批判道出内涵,但是不喜欢的人却批评他的诗歌过于死板,文学批判也过于尖酸刻薄。
不过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可以自行定夺。
正文
诗即思,是诗人作为思想者对这个世界的感悟和启发。蒲柏自幼残疾,从小居家诵读名篇佳作,通晓英文、法文和拉丁文。不幸的遭遇给蒲柏带来冷眼和嘲笑,但蒲柏回馈给世界的是他的智慧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将枯燥的理论写的文采飞扬,诗歌中名言警句俯首即拾,真知灼见比比皆是:
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rous thing. (浅薄的学问是一件危险的事)
Hills peep o'er hills, and Alps in Alps arise.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Laugh where we must, be candid where we can. (该大笑时得大笑,能率直时且率直)
Self love, to urge, and reason, to restrain. (自爱催人奋进,理性使人收敛)
One truth is clear, whatever is, is right. (真理一条明晰,存在即为合理)
1 诗句精致
在英国诗歌史上,英雄双韵体为乔叟首创于14世纪,后经斯宾塞、马洛等人的发展,再有德莱顿恢复弘扬。但蒲柏这里,他对这种诗歌创作手法进一步完善、扩充,形成了一种形式更整齐优美、节奏更跌宕变化的五步抑扬格英雄双韵体。蒲柏擅于议论和哲理入诗,写得精练、锋利,而又简介、优美,读起来舒缓、流畅,给人以充分的时间去吟咏。
All nature is but art, unknown to thee;
All chance, direction, which thou canst not see;
All discord, harmony not understood;
All partial evil, universal good:
And, spite of pride, in erring reason’s spite,
One truth is clear:whatever IS, is RIGHT.
(Alexander Pope:An Essay on Man, lines 289~294)
整个自然都是艺术,不过你不领悟;
一切偶然都是规定,只是你没有看清;
一切不协,是你不理解的和谐;
一切局部的祸,乃是全体的福。
高傲可鄙,只因它不近情理。
真理一条明晰, 存在即为合理。
2 结构宏伟
《人伦》全诗1200多行, 反映出诗人的哲学和伦理观点, 展现了诗人对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作为个体时自己的性质和地位、人在社会中的性质和地位、人的地位与幸福的关系,全诗章句洗练,、内蕴丰厚,英雄双韵体的使用更是达到了艺术胜境。
《论批评》长达700多行,淋漓尽致地阐述了诗人对批评的系统见解:文学批评的重要性与高明的批评家如何养成、文学批评的弊端及其原因、文学批评的正确原则与欧洲文学批评史的简要回顾等等。他用一气呵成的英雄双韵体将之表现得精辟而机智,全文有论点、论据,起承转合之间俨然就是一篇押韵的科学论文。
《秀发遭劫记》是诗人模仿英雄史诗体创作的长诗,故意以伟大的风格来处理小题材,采用复杂的比喻,让众多的神与精灵参与到偷发风波中,还以化妆品来武装女士“进行战斗”,而所谓的战争只是美女白琳达如何被一位男爵偷剪来一缕秀发而引发的不和。 这种反差形成了讽刺效果, 尽管这个讽刺是温和幽默的, 正因如此, 这首诗又被称为“滑稽史诗”(Mock-epic)。
3 蒲柏的诗歌更美在他的思想。
蒲柏的诗句展现了他对中庸思想的追求,此处的中庸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以及不极端的包容性的观念,正如在《人伦》中,作者探讨了激情与理智两者并存于人性,《道德论》第二篇中试图以诗歌艺术形式来探求平衡激情与理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的欲望与理性经常发生冲突的问题,蒲柏吸收并继承来西方传统思想史中关于“中庸”的道德学说,主张以理性来指导或支配欲望,使欲望得到有效的调节与控制,变得更加适度,从而维护人类社会与文明的伦理秩序。(马弦《论蒲柏的“中庸”思想》第104页)
蒲柏并非没有看到世事阴暗和社会腐朽,了解世故的他却并不世故。他一方面信仰宇宙和谐秩序,另一方面始终对国家与人类前途忧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诗人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理想主义追求汇入历史的洪流中,仍熠熠生辉,发人深省。
作者: 江雅琴 改编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