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在线答疑

  • 怎么没有高二,高三的课程
    解答: 不知道
    1人回答 发布时间: 2023-05-04

    提问者

    1373****263

    等级:童生

  •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出塞》中,首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解答:

    “秦时”“汉时”同时修饰“明月”和“关”。

    诗从写景入手,展现了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的壮阔图景。用“秦汉时”三个字加以修饰,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诗人触景生情,想起了已经战死和还在戍守边疆不能回来的士兵。“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是从秦汉乃至唐代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的情感。


    2人回答 发布时间: 2021-05-08

    提问者

    海妮

    等级:童生

  • 人教版语文高一年级上册第30课《赤壁赋》从第3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

    解答:

    其一,赤壁一带的江山引发他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联想,当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于江渚之上;其二,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其三,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2人回答 发布时间: 2021-04-23

    提问者

    喵喵喵

    等级:童生

  •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能说服秦君的理由是什么?

    解答:

    烛之武能说服秦君的理由有三点: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有利)。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指出郑国存在对秦的种种好处)。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指出晋贪得无厌、忘恩负义)。


    2人回答 发布时间: 2021-03-15

    提问者

    子言

    等级:童生

  • 人教版高一上册第29课《我与地坛》中记录了母亲离去后,我摇着轮椅在园中度过的一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解答:

    从清晨到白昼、从午后到傍晚、从日没到月升, “我”走遍了这院子的每一个角落 ,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但是母亲却已经离开了“我”,一切都不曾改变,但母亲却永远不会再来找“我”了。“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落、惆怅,正如当初母亲寻找“我”时的焦灼与茫然。到此时“我”已经真正懂得母亲那份真挚、深沉的爱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为时已晚。

    2人回答 发布时间: 2021-02-26

    提问者

    飞扬

    等级:童生

  • 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册第30课《赤壁赋》里的“物与我皆无尽也”该如何理解?物是永恒的,但人为何也说永恒呢?

    解答:

    从儒家思想来说,人可以不朽,但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达到三者中任何一个,都算作永恒;

    从道家思想来说,讲究“一死生”,注意道家思想和道教的区别道家尊崇崇尚自然,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就佛家思想来说,讲究生死轮回,生命完成一次生死如同月亮完成一次圆缺,生死轮回、循环往复,让人不再感觉生命的短暂。


    2人回答 发布时间: 2020-12-18

    提问者

    辛晴

    等级:童生

  • 如何理解人教版高一年级上册第29课《我与地坛》里“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这两句话?

    解答:

    前一句话表明地坛离我家很近,后一句话表明我家离地坛很近。二者的变化实质上表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前二十年,他的生命按常态 进行,自然是以家为中心;二十岁时突至的残疾使他人生道路急转直下,他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与困惑,来到地坛,又在地坛的启示下完成了他对生命的新认识,树立起自己的生命观、世界观,从而获得了新生。此时,地坛已经成为他精神的家园、灵魂栖息的所在。

    2人回答 发布时间: 2020-12-09

    提问者

    小谨

    等级:童生

  • 人教版高中年级上册第14课《故都的秋》里的“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这段话能删去吗?为什么?

    解答:

    不能。本文的中心句正在于第12自然段里“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前一部分内容通过记叙表现,具有自然气息;该段文字则是议论,具有人文气息。二者合二为一,天衣无缝,正契合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人回答 发布时间: 2020-09-27

    提问者

    舒波

    等级:童生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上册第6单元22课

    本篇《师说》的主题是什么?


    解答:

    作者韩愈首次提出了尊师重道的理念,有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世代流传的现实意蕴。但同时,他所言之“道”,也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指的是“六艺经传”,与我们今天所讲的“道”和“业”是有出入的。另外,他的文辞间也暴露了些许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2人回答 发布时间: 2020-08-31

    提问者

    晓畅

    等级:童生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上册第3单元18课

    下片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答:

    该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从情感上看具有激昂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但从全诗主题来看,苏轼的感伤其实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故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而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本首词感情浓烈、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又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怀。


    2人回答 发布时间: 2020-07-31

    提问者

    陌陌

    等级:童生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3课《短歌行》:

    《短歌行》一诗思想主题的归纳


    解答:

    全诗抒写的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的曹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和感叹,同时也以真诚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篇末也坦诚地向世人展现了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前半部分沉郁悲凉,其后慷慨激昂,通篇作者的情感时起时伏,高亢集中地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建安之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传世的千古名篇。

    2人回答 发布时间: 2020-07-02

    提问者

    沫沫

    等级:童生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

我有问题需要解决快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