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联社区> 家长广场> 父母需要“持证上岗”吗?做父母请先合格!

父母需要“持证上岗”吗?做父母请先合格!

家长广场 慕联教育 浏览量(1215)

【慕联导读】

526日,“建议父母持合格父母证上岗”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迅速引发热议。

有委员提议,应该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

 


有网友表示支持,认为现在“熊父母”很多,第一次带孩子会走很多弯路,需要了解一些正确的育儿观念,“就算实现的可能性很小,但有这种意识真的很欣慰”。

 

有些网友想起一些父母虐待孩子的新闻事件,感慨“有些人不配当父母”。当然,也有网友表示质疑,认为“想法很好,执行困难”,“这个建议很不错,但是落实很难”。

 

当父母到底要不要考试不重要,关键要懂得如何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成长。


   1没有经历千锤百炼,怎么成为合格父母

其实,有关父母需要“持证上岗”的建议并非忽然出现。“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了你”的话题讨论就时常冲上热搜,引起网民对自己家庭的抱怨和审视。进而,总会有人以半调侃的方式建议父母需“持证上岗”。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在做任何事都需要培训、学习、持证上岗的时代,父母,是唯一无需经过审核,直接“裸考”上阵的职业。 所以在这个岗位上,不少父母的表现,比在真正的职场上还要手忙脚乱参差不齐,内心也感到更加无力、焦虑、压力山大。 因为一个项目没有成功、一个产品没有做好,或许尚有机会重新来过,但一个孩子如果没能教育好,人生是没有撤回键的。 所以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是需要百般培训、千般练习、万般熟练才能上岗的职业,父母——就是那个岗位。 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里,心理学,几乎是父母都应该了解的一门基础学科。 因为懂心理学的父母,就能更懂如何跟孩子相处,如何塑造孩子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情商、逆商。这些来自人内心深处的良好基因,能够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而这样一门日常生活与家庭教育都应用范围极广的学科,却在中国发展不够到位,所以对很多家长都来说,它都是极其陌生的。不仅不会应用,甚至连对心理学的认知也存在基本偏差。 比如很多家长就觉得,涉及到心理学,那一定是孩子真出了问题,才要去接触和了解。殊不知,心理学涉及到家庭教育中的方方面面,甚至体现在一句话、一个动作上。它能指导父母从小时候、小事情开始,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2疫情“宅家”亲子摩擦升级家长感觉焦虑

今年年初疫情形势严峻的那段时间,帮姐也曾频繁被一位闺蜜深夜“骚扰”,甚至有时候是“哭诉”。原来,因为受疫情影响孩子居家学习,她自己也居家办公,跟孩子相处时间一下子变多,为吃饭、学习、娱乐等等各种事发生摩擦,孩子经常生气不吃饭、不写作业。
她又生气又焦虑,经常深夜打电话说你从事教育工作,你得给我出主意,你告诉我去哪了解家教知识,这事是不是得让老师帮着管管。
而这些事在疫情期间,并非个案。一些父母与孩子长期在家共处,一时手忙脚乱,平和相处尚成问题,更谈不上进行良好教育,这种现象是家庭教育能力弱化在疫情特殊时期的集中反应。
其实,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出现问题,不全是家长的原因。家庭教育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父母都会遇上不少“小怪兽”,想要给孩子相对完美的家庭教育,其实还需要很多外界的合力,更需要法律的规范。
给家庭教育立法,近年来一直都是这几年的热点。
家庭教育立法跟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如何为人父母、在家里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或许不久以后将白纸黑字写在法条里。

3教育不能只靠老师!家长和老师最重要是合作

曾几何时,有的家长觉得孩子送去学校就是老师的事,自己可以做“甩手掌柜”,经常留下一句“老师,孩子就靠你了”,自己飘然而去,隐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孩子有问题就来追问老师。

 

疫情期间,孩子居家上“网课”,家长不得不承担起老师的部分职责,一段时间过后,大呼辛苦,也体会到老师的不容易。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长帮助孩子系的是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可以说责任重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都非常重要,家长和老师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

在家里,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每一个人应该是自己孩子的老师,每一个人要成为自己孩子的榜样。你怎样,孩子怎样,未来就会怎样。

乐观豁达会传承,坚忍不拔会传承,幽默风趣会传承。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用自己的行动去体现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很多时候,教育就发生在家里。让孩子和你一起铺床、洗衣,体会生活的琐碎,让孩子们和你一起分享、感动、悲悯,感受世事的变幻。

你的思维,可能就是孩子未来的思维;你的胸怀,可能就是孩子未来的胸怀。
家长和老师要互为支撑、相互配合,有一个经典例子,把老师、家长、孩子比喻成三角形的三个角,按照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来解释,最好的关系就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与之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各位家长,家庭教育立法很重要,为人父母自发的责任感、最原始的爱同样重要,请相信,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孩子不会太差。

4父母成长,不能只靠考证

以培训和考试的形式来保证做父母的质量无疑是“考证大国”的思维惯性。职业资格证的存在,的确确保了一个专业领域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也保障了该专业从业者的质量。
但是,随着职业资格证的种类越来越多,交叉重复现象严重,许多职业资格证的含金量较低,反而增加了负担。近年来,中国已经取消了许多行业的职业资格证。
况且,父母和教师、律师、医生等具有高度专业化的职业非常不同,做父母是每个人的权利。若做父母真的需要“持证上岗”,该如何兼顾准父母们城乡、职业和教育程度的巨大差异?
这个话题的热度居高不下,从中无疑可看到当下年轻人对父母的期待和现实的落差,以及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的迷茫。

没有父母可以避免在儿童训练中犯错。当被告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有如此多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甚至有害的,你或许会质疑你的做法是否明智。以下原因有助于纾解你对于自己不足之处的担忧。

 

首先,人无完人。唯有首先接纳自己的缺点,与自己和解,然后问问自己要从这里去向何处,如此我们才能取得进步。

 

其次,指出父母的错误之处,不应被看作批评,这仅仅是有用的信息而已。采取正确做法的最佳方式在于避免不正确的做法。指出并明确一个错误,这要容易得多,因为错误总是比较具体。

最后引用白岩松老师的一段话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码要承担51%的责任,中国的父母需要成长!

 

 

作者芈琦 改编自互联网

 

护眼模式

在线咨询

需要打开QQ

电话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

18100178233

意见反馈

扫码添加答疑